獨尊國語 變多元開放
必然帶給旁邊意想不到的收穫!
蔡當局與綠營的終究目的,固然是透過教育、文化甚至說話周全性達到「台灣認同」、「去中國化」;圖謀將來台灣「自然獨」變為大都族群,屆時民進黨得以永續在朝時,大陸就必須妥協 翻譯社由此觀來,《國度說話發展法》確實是綠營致力「反中」,邁向「文化台獨」主要 翻譯一步。
另外,文化部長鄭麗君也在公聽會致詞時指出,來歲起優先編列准備台語頻道預算,機會上也頗堪各界玩味。不但表現出部份台獨人士對於現有「國家語言」別離具有公共電視、原民台、客家台,卻獨缺「台語台」的憤憤不平,更期盼藉由瓜分國語的現有資源,造成此消彼長,讓「國度說話不予明列」的結果逐步發酵擴大。
正如教科書絕非純真只是歷史事實 翻譯詮釋,更是執政者意識形態 翻譯傳播利器;語言也不單單是表達溝通 翻譯東西,兼有傳承歷史文化、國族身分認同,以及政經權力表徵等使命功能。每逢課綱點竄,總讓兩岸因「去中國化」而沸沸揚揚,現在蔡政府又藉由《國度說話發展法》再 出招,對岸北京政府豈有坐視之理?
(旺報)
自國民黨政府遷台以來,恒久「定於一尊」的國語地位,行將面對漸遭「稀釋」、「去(單一)國語化」的命運,與蔡當局期盼透過《國度說話發展法》等相幹政策,鼎力推動 翻譯其他「國度說話」台語、客語及原住民語,將來將以齊頭式同等在台灣共存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mg.chinatimes.com/newsphoto/2017-07-24/656/n03a00_p_01_03.jpg)
瓜分國語 籌設台語台
曩昔民進黨執政,2003年《說話同等法草案》、2007年《國家說話發展法草案》兩度立法未成。針對《國度說話發展法》捲土重來,文化部23日 翻譯新聞稿指出,說話權為文化公民權 翻譯主要體現,曩昔數十年間台灣社會變化,及多元說話開放、說話資源的競合,母語相幹法令及政策,實有從頭檢討並予以完備的需要 翻譯社
23日登場的文化部「國家語言成長法(草案)」全國場公聽會,除可窺得蔡當局的意圖,現場亦有很多談話者的主張,直接或間接映照出「反中」、「文化台獨」之心。由蔡當局、文化部的立場作為,不難解讀曩昔長期由國民黨執政,其他族群母語未受正視;現在則不吝「矯枉必須過正」,決心拉起國語以外、其他「國家語言」的手。
事實上,正因深明「語言資本的競合」,讓蔡當局打著增進「轉型正義」、「說話平權」的燈號,透過《原居民族說話發展法》、《客家根基法》批改等體式格局,暗助、扶植其他弱勢「國家說話」,試圖把持久高居惟我獨尊寶座的國語拉下。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://blog.udn.com/paulhsu333/107058020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社